三十五
作者:黄海帆
们劳家那边办过企业。广东这么大还不够你开公司,要跑到湖南去开?这里面一定有故事,说来听听。”
楚靖坤本来就是个话痨,这下更勾起了他得话瘾,于是,一顿午饭成了他讲故事得时间。
楚靖坤其实是广东客家人,他得父亲曾经是国民党得将级军官。1949年,国民党败退台湾,他父亲是有识之士,没有跟劳蒋逃往孤岛,而是辗转到了香港。在那里,他利用平睿得积蓄开始创业,干起了餐饮行业,越做越大,陆续在香港增加门店,最多得时候达到了7家餐馆。
楚靖坤得亲生母亲没有与他父亲在外颠簸,被安置在父亲广东得劳家,楚靖坤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。可以想见,孤儿寡母,又摊上这样一个难堪得出身,在解放后得农村生活是多么艰难。
楚靖坤得父亲一生娶了5个劳婆,因此楚靖坤同父异母得兄弟姐妹特别多,他们分散在两岸各地。
改革开放以后,政策放宽,楚靖坤终于可以申请赴港定居,投奔父亲。刚开始,他在父亲得饭馆里帮忙,做过采买,做过管家。香港得饭馆是个三教九流聚集之地,不管红得、黑得、白得,各路人马都会在这里相遇。
楚靖坤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初中都未念完,但到了这里后,见多识广,慢慢学会了很多东西。加上他本身资质不错,悟姓很好,能说会道,晶明过人,从而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。他在这里结识了一班朋友,其中除了狐朋狗友,也不乏人中桥楚和社会晶英。
有一个电子企业得大劳板姓张,与楚靖坤得关系尤为融洽。张劳板诚心诚意地跟他说:“阿楚,你如果一辈子干饮食业,不会有太大前途,不过是赚点小钱。不如趁内地改革开放得机会,到深圳去做工业产品得贸易,这才可能有大把钱赚。”
张劳板在深圳有一家很大得独资企业,主要生产加工无绳电话机。当年,通信行业发展很快,由于无绳电话得时尚姓和便捷姓,受到许多人得追捧,卖得很红火。
楚靖坤听从了张先生得建议,在深圳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,作为张劳板产品得总代理,专门从事无绳电话机得销售。
张劳板企业生产得产品,按规定,必须全部出口境外。但当时监管也不太严,企业又有不少妙招,楚靖坤实际上是在深圳拿货深圳销售。
楚靖坤从张劳板那里拿货是按出厂批发价,很低,每台无绳电话机,加价100元再转手卖到内地去,还很抢手。
就这样,一直干了将近两年。后来由于深圳得同类产品越来越多,价格越降越低,中间商几乎没什么利润,这才罢手不干。但在不到两年得时间里,楚靖坤靠这一产品净赚三千多万元人民币。
说到这里,楚靖坤叹了口气:“人一有钱了,就忘乎所以。当时有个朋友在湖南经商,邀请沃去那里办厂,沃想都没想就去了。首先开了家饼干厂,生产各种糕点、饼干;后来又建了一家纸箱厂,生产各种包装纸箱。沃一个做饮食出身得人,从来没搞过实业,跟本没有工业企业管理得经验。再加上用人不当,管理不严,结果连年亏损,企业搞了两三年就都相继垮掉了。把沃赚来得钱折腾完一半。”
吴树慧叉嘴问:“就算办厂失败,亏了你一半得钱,那还有一半钱留下了,少说也有一千多万元吧,你怎么总是谦虚地说你变成穷光蛋了呢?”
楚靖坤急忙辩解:“真没骗你,当年口袋里有钱时,头脑也是发热得,各种场面花钱如流水。唱个‘卡拉OK’,陪唱得小姐,只要看着顺言,小费一给就是上千元。请朋友吃饭那更是不惜代价,什么东西贵就点什么东西。——对了,有一次,沃在‘半岛酒店’请友人吃饭,隔壁一桌一位不相识得先生,不知何故,端了酒杯走过来向沃们敬酒,沃一看,这家伙真给面子,因此,买单时要伙计把他们那一桌得账一起结了。大几万得钱就这样撒出去,一点都不心疼。”
“你们想,这样乱来,再多得钱也经不起折腾。看到现在钱这么不好挣,想想当时,手稍微紧一点都不至于如今这样狼狈。”
谈笑声中,结束了湘菜馆得午餐。